作者:百舜的美股
前陣子,
和朋友相聚喝杯咖啡。
她提起了最近剛開刀出院的長輩。
「還好嗎?」我關心的問。
“還好啊~
不過,原來現在開刀這麼進步!沒幾天就出院了!”
她一臉新奇的表情。
「……開刀應該不是什麼好事吧…
怎麼被妳講的感覺像剛出國回來….」
“哎呀~剛開始也是很擔心啊~
不過現在開刀還能選機器手臂ㄟ!恢復超快的!”
她滔滔不絕地說著。
這是我第一次聽到「機器手臂手術」。
後來,
跟長輩們聊起這件事,才發現是我孤陋寡聞。
「達文西手術機器人」早已聲名遠播。
而它的製造商「直覺手術公司」,
過去一年,可是狠狠漲了65%…
直覺手術公司,漲幅是大盤的5倍!
(Intuitive Surgical Inc.,股票代碼:ISRG)
近一年的漲幅遠超美股大盤,相當驚人。
核心業務:達文西手術機器人
他們可說是手術機器人的鼻祖,
已經深耕這個領域十餘年之久。
甚至在上一個多頭(2004~2007年間),
創下了16倍的驚人漲幅。
不過,
說「手術機器人」好像是機器人醫生執刀似的,
事實卻遠非如此。
「手術機器人」其實是…
手術機器人,只有機器手臂
那發生醫療糾紛要怪誰?
這不論在法律上還是倫理上都很兩難。再來,
「達文西手術機器人」
的客戶其實不是病人,而是醫生。
因為對病人來說,讓「手術機器人」開刀,
跟用腹腔鏡開刀,其實相差無幾。
他們都是「微創手術」,
跟傳統開腸剖腹的手術相比,
這兩種方式的傷口都很小、恢復速度都很快。但對醫生來說就差很多了。
醫生用腹腔鏡開刀可不容易,
要站立、還要一腳踩電燒的開關、
要分神指揮旁邊的護士,
更不用提還得花費大量時間學習怎麼使用腹腔鏡。「手術機器人」呢?
醫生可以舒服地坐著;
簡單一點的手術,自己就能搞定 ;
而且操作起來比腹腔鏡容易多了。所以,
有了手術機器人後,
開刀就不像以前那麼累了。
此時,經驗豐富、體力卻不行的醫生前輩們,
就能利用機器手臂來下刀,
繼續貢獻、發揮他們的經驗。
「機器手臂能有多精細?真能用來開刀嗎?」
如果您也有這個疑問,請看下面這個影片。
這是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撥葡萄的示範,
我承認,自己在看這個影片時,
真的下巴都快掉下來了:
而且,
「直覺手術」還繼續投注了大量經費研發,
力圖使「達文西」給醫生的感覺更真實。
比方說,醫生實際操刀時,
臟器的軟硬度也是判斷病情的線索,
而新一代的達文西就能傳導力回饋,
試圖重現操刀時的軟硬度;
除此之外,
公司也想辦法讓機器人能執行更多種手術。
畢竟,這條路走來不容易。
因為「手術機器人」可不是普通的手機或電視,
他們還得通過…
手術機器人,得要政府核准
就曾對直覺手術展開調查,因為對其產品有疑慮。
消息一出,公司股價一落千丈。
在大盤漲了將近50%的2013和2014年,
直覺手術還跌了2%,甚至一度跌了30%。
而2016年後公司成功度過這個危機,
股價繼續上攻。
不過,
政府這麼嚴苛的地方就有機會,
一台機器人要賣4000多萬台幣不說,
買了之後還不是一勞永逸,
之後還得買…
手術機器人,耗材得定時更換
機器手臂上的刀具是耗材。
一組刀具約莫只能開十次刀,之後就得更換。
而且,還不能隨便跟路邊商店買,
非得跟「直覺手術」買才行。
前面提過,
一台機器人要價4000多萬台幣。
這麼貴的玩意醫院可不會隨便就報廢,
一定會想辦法物盡其用。
既然要物盡其用,刀具更換速度就會更快。
更換速度更快,直覺手術就能在耗材上賺更多錢。
因此,公司的營收曲線就變成像下圖這樣:
藍色的線,是「設備和附件」的營收,
「耗材」就算在這裡面;
綠色的線,是「手術系統」的營收,
也就是「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」賺的錢。
可以看到,藍色的線在2012年以前都在綠線下面,
而隨著手術機器人越賣越多,
藍線漸漸超越了綠線,越超越遠。
畢竟,「手術機器人」只能賺一次,
但「手術機器人的耗材」卻能賺上好幾年。
這就開加盟店的概念,
加盟主先收一筆加盟金之外,
後續的食材還得跟加盟主進貨。
也因此,
直覺手術的毛利率(Gross margin) 高達70%!
但是,既然這塊這麼好賺,
就一定有人覬覦…
手術機器人戰場,群雄並起
紛紛搶進。像是嬌生(股票代碼:JNJ)就拉上了Google,
想要推出自己的手術機器人;醫材大廠「美敦力」(股票代碼:MDT),
也預計今年在印度要推出手術機器人。這麼多競爭者,
「直覺手術」坐得穩嗎?我認為短期內還不用太擔心,
因為….
我們可不敢讓新手術機器人開刀
我們敢交給剛推出的新品牌嗎?
有些簡單的手術可以,
(或許還能省點錢,新品牌的機器人通常較便宜)
但性命攸關的手術就免了。這玩意跟飛機一樣,
犯錯的代價太大,所以敢嘗新的人太少。也因此,
新的手術機器人品牌,
還得再熬一段時間,通過市場的檢驗後,
才能跟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一較長短。而最近大盤不穩、漲跌劇烈,
該怎麼辦呢?
一樣,我們可以搭配
「如何抓住大漲 – 何時進場」
(連結在此)
和「漲破52周新高買進、週線跌破年線賣出」
(連結在此)
等兩種方式,
來抓住大漲、避開大跌。
結論就是!
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經驗分享,任何投資都有其風險,本網站之文字、數據、資料與服務僅供參考,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,讀者應獨立判斷,審慎自我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,特此聲明作者、本公司與所屬員工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
【📌各種美股課程 開課中】
主題:ETF資產配置、大數據決策、美股速成班、巴菲特準心投資技巧、股債雙息投資術
名額有限,馬上報名>>https://pse.is/BPM7R
【📌小資生活投資學,美股研究趣 線上開課中】
主題:小資族也能投資美股,新手也懂得美股投資課程
馬上開始上課>>https://pse.is/J3J3L
【📌美股獲利聯盟 全新專案上架】
快速掌握美股關鍵,全面征服美股市場
最精準的美股資訊>> https://pse.is/J8MMB
【🔥追蹤美股狙擊手FB粉絲團】
美股活動不斷電>>https://pse.is/JHLNE
【🎬 訂閱美股狙擊手的YOUTUBE頻道】
影片不怕漏接>> https://pse.is/D4BFZ
【💡尋找台股投資機會,建立口袋清單】
立即體驗智慧選股工具>>https://pse.is/RNTN5